村里的大爷大妈们聚一块儿唠嗑,养老的事儿总能掀起不小的波澜,特别是说到嫁出去的女儿要不要给父母养老,那意见更是五花八门。过去老话说“养儿防老,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”,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提醒大家时代可变了,这事儿也得重新掰扯掰扯。
先讲法律,《民法典》里写得明明白白,成年子女对父母都有赡养、扶助和保护的义务,儿子女儿一个样,不分城里乡下,也不论出嫁与否。这就意味着,从法律层面,女儿和儿子在养老上的责任是对等的,谁都不能拿“嫁出去了”当借口,把赡养父母的担子全丢给兄弟。
可现实里,矛盾为啥还这么多?最大的“导火索”就是继承和权益分配不均。农村父母手头的家当,大多是村里的房和地,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,让不少老人和儿子觉得,这些都是留给儿子的,女儿没份儿。但真到了给老人养老、看病掏钱的时候,又要求女儿和儿子出一样多,这换谁心里都得犯嘀咕:付出和收获不对等,凭啥呀?
再碰上征收拆迁,矛盾更容易激化。女儿要是想分一份征收补偿,父母和兄弟往往不乐意,哪怕这钱是公家给的,也不愿帮衬,生怕影响自家利益。可老人一旦生病住院,又理所当然地找女儿凑钱,要是女儿稍有犹豫,就被扣上“不孝顺”的大帽子。这种“孝心绑架”,寒了不少女儿的心。
其实,要化解矛盾也不难。老人和儿子得先转变观念,把嫁出去的女儿仍当自家人,有好处想着点,受欺负了也给撑腰。从法律角度,要是怕以后起纠纷,老人可以提前立遗嘱,把财产分配说清楚,让女儿该得的能拿到。在养老安排上,兄弟姐妹坐下来好好商量,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、生活实际,合理分担责任,别让女儿既出钱又受气。
说到底,养老是子女应尽的责任,也是家庭亲情的延续。女儿有赡养父母的义务,也该享有相应权益。大家都多换位思考,相互理解,这养老的事儿才能顺顺当当,让老人安享晚年。你家在这事儿上咋处理的?评论区说说,咱一起唠唠。